本文来源于:秘鲁公言报
《当中国遇见秘鲁》译者Rosamar :《当中国遇见秘鲁》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该书作者孟可心先生在秘鲁生活了20多年,走遍了秘鲁的大部分地区。他在书中叙述了自己如何从个人生活和思想上理解秘鲁文化和习俗,还展现了中国移民多年来如何在秘鲁立足、在秘鲁投资和/或创业,以及秘鲁人、中国人和几代秘鲁华裔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方式。
(资料图)
我认为中国人和秘鲁人花时间阅读这本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不寻常的视角。 一方面,本书从东方人的角度描述了秘鲁这个位于太平洋另一端、有着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家,使作者能够向他的同胞们介绍秘鲁,让更多中国人了解秘鲁,探索秘鲁,不仅是旅行,而且是投资和研究参考。另一方面,本书向秘鲁人展示了中国和秘鲁多年来建立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以及由于两国共享的长期历史而产生的“新”习俗。
正如书名所说,这本书让我们在社会和经济层面,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中国文化,并展示了两种文化在秘鲁共存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它表明“即使身处在世界的另一端”,也能感到“在家那般的温暖”;而秘鲁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和另一种文化生活融合在一起”,并且“采用”了它的一些习俗。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认为这本书取得了一些特别的成就,“缩短”了秘鲁和中国之间的距离。
圣马科斯国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亚洲经济学教授卡洛斯·阿尔贝托·阿基诺·罗德里格斯:
我饶有兴趣地阅读了孟可心的《当中国遇见秘鲁》一书,他对秘鲁和中国之间关系的叙述以及中国人对秘鲁的亲近感给我留下了愉快的印象。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孟可心提醒我们注意这一点。此外,他对中国在秘鲁经济领域的存在的叙述也非常全面。了解中国人如何看待我们秘鲁人,对我们的一些习俗感到惊讶,这非常有趣。最后,他书中发表的照片,特别是我们国家的各种风景,令人印象深刻,美丽的照片让我们对秘鲁更加自豪。感谢孟可心对秘鲁的钦佩,感谢他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和秘鲁的友谊,尽管在地理上相距甚远,但却如此接近对方。孟可心是一个钦佩秘鲁的中国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秘鲁有拉丁美洲最大的华人后裔社区,以及为什么他们乐意生活在我们国家。
中华通惠总局西文秘书刘明慧 :我们尊敬的朋友孟可心与我们一起生活了20多年,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和秘鲁两种文化的贡献,通过中国的传统、习俗和美食,以艺术家的身份向我们描绘中国的丰富内涵。
秘鲁作为历史上中国移民到拉丁美洲的主要目的地,一直扮演着中国的好兄弟、好朋友、好伙伴的角色,尽管相隔重洋,却因历史上的友谊、传统和习俗而紧密相连。
《当中国遇见秘鲁》一书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两个国家,尤其是在目前两国友好关系更上一层楼的时刻。
秘鲁天主教大学(PUCP)孔子学院的创始人和前院长、PUCP-亚洲关系项目负责人邓如朋:孟可心先生是《今日中国》杂志秘鲁处代表,《当中国遇见秘鲁》一书不仅是作者的个人观点,同时也是秘鲁和中国两种不同文化相遇过程的经验之谈,在中国移民到秘鲁的170多年里,这种融合过程是逐步进行的,并非没有困难。
《当中国遇见秘鲁》通过八个章节揭示了自第一批中国移民踏上秘鲁领土以来,这一适应和发展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孟可心描述了秘鲁人对中国美食的迷恋,对中国不同传统和习俗的兴趣,甚至对中国十二生肖的好奇心,以了解其个人生活和职业前景。
该书的一个重要章节与中国人出国开展对外贸易和投资业务的经验有关,特别是在13年前秘鲁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以来。这使得更多的中国公司进入秘鲁各个领域,书中描述了这些公司为与秘鲁人建立良好关系而采取的一些策略,目的是为双方寻求共同利益。
在其他章节中,孟可心还探索了秘鲁人的生活方式,如他们爱晒太阳,对头发的关注和对鞋子的爱护,以及他们在不同场合下的特殊说话方式。孟可心还根据自己在这些地方的旅行经历,描述了秘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其手工艺品的精美,以及秘鲁通过其特色产品(如土豆和玉米)对世界粮食做出的重要贡献。
该书最后对秘鲁美食的丰富性表示钦佩,秘鲁美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有名,而且中国人能够轻松地适应它。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这本书可以为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做出一点贡献,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友好关系,同时也为秘鲁和中国未来的合作和共同收益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总之,这本书非常有趣地分享了作者在秘鲁生活20多年中的各种个人经历,对那些想了解秘鲁-中国人民文化适应过程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资料。
特别声明:本文系中新网客户端“华媒站点”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立场,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中新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展示平台。